2024中国(上海)国际管网展览会 ,上海国际管道展

1996人浏览 5个月前 提问网友:153****3020 IP归属地:德惠市

1个回答

  • 鲁夏凝师傅
    鲁夏凝师傅
    最佳回答

    2024中国(上海)国际管网展览会

    时间:2024年12月18~20日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国际管线学会

    协办单位:中国市政行业协会

    承办单位:兰森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 》》》展会回顾:

    地下管线被誉为城市的“生命线”,是一座城市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据统计,全国管网包括城市供水约106万公里、排水约87万公里、燃气约93万公里、供热约46万公里,以及长输石油天然气管道约17万公里五类主要管线,其长度可能超过350多万公里,是2000年管线总长的5倍,并以每年约13.17%增长率增加。然而,当前我国管网建设水平相对滞后,存在着管网更新修复不足、建设材料不达标、新技术推广缓慢、多头管理缺乏协调等问题,驱待全力推进全国管网高质品改造和建设。

    2024上海国际管网展览会(简称:上海管网展)定于2024年12月18-20日在上海举办,本届管网展将集中展示地下管网及管道配套产品的新性能、新技术、新趋势及新应用,并着力为管网生产企业及下游应用行业打造专业交流平台。我们期待在2024年新一届的展会上与您共同努力,再创辉煌。

    供热管网,又被称为热力管网或热力管道,是从热源(如锅炉房、直燃机房、供热中心等)出发,通过多个供热管道形成的管网系统,最终将热能输送到建筑物的热力入口。这个管网系统主要包括输热干线、配热干线以及支线等组成部分。输热干线从热源引出,一般不直接连接支线;配热干线则从输热干线或直接从热源引出,通过配热支线向用户供热。

    供热管网行业产业链

    供热管网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设备供应商、中游管网建设和运营商以及下游热力用户。

    上游设备供应商主要提供供热管网建设所需的各种设备和材料,包括锅炉、热交换器、管道、阀门、保温材料等。这些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中游管网建设和运营商的工程质量和供热效果。

    中游管网建设和运营商是供热管网行业的核心,负责供热管网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他们需要根据城市的热负荷分布情况、街区现状、发展规划以及地质地形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管网的布局和建设方案,确保管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他们还需要负责管网的日常运营和维护,确保供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游热力用户是供热管网行业的最终消费者,包括居民、商业和工业用户等。他们通过购买热力来满足自身的生活和生产需求,是供热管网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供热管网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显示:

    供热是寒冷地区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受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较小,但呈现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供热企业及相关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于北方地区。供热管网在城市热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负责将热能从热源输送到用户,满足城市的供热需求。

    截止2021年年末,全国城市蒸汽集中供热能力11.88万吨/小时,同比增长14.80%;热水集中供热能力59.32万兆瓦,同比增长4.78%。

    从行政分区看,山东和辽宁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河北、黑龙江、山西、吉林、北京、内蒙古、河南和天津8个省(区、市)超过5亿平方米;陕西、新疆、甘肃、宁夏和青海5个省(区)超过1亿平方米;江苏、安徽、湖北、西藏、贵州、云南、四川7个省(区)和新疆兵团不足1亿平方米;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和重庆9个省(区、市)无集中供热面积。

    供暖工程是国家民生工程,关系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稳定,供热行业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制定了较为刚性的居民供暖价格,同时也充分考虑供暖企业的盈利情况,设置了供暖原材料采购价格补偿机制。

    2024中国供热管网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未来战略前景

    伴随城镇化率的提升,新型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北方供暖面积持续增加;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南方供暖市场逐步放开,为供热行业提供新兴增长点。

    传统供热以分散燃煤小锅炉为主,造成严重的城市污染,对百姓健康造成伤害,不符合美丽城市建设总体方针,大力推进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能源供热模式,鼓励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利用热电联产、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在能源结构上,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暖近六成是依靠化石能源,其中以清洁燃煤集中供暖为主,占比约40%,天然气供暖次之,占比约18%,电供暖占比不足10%,可再生能源(以地热和生物质为主)、余热等其他热源仅作为补充。严寒地区如东北三省城镇地区基本全部依靠清洁燃煤集中供暖(占比约96%),在保障供热安全的前提下,受气候环境、资源禀赋以及技术适用性等条件限制,绿色低碳热源大规模推广困难。

    为推动供热方式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加快实现电气化、低碳化进程。在国家层面政策的指导下,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多种能源与传统供热耦合模式。2022年2月北京市发布了《关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制定了节能减排改革创新政策在城市副中心先行先试的支持政策,探索智慧化供热、多能耦合等应用场景,创建绿色供热系统,逐步转变供热格局,不再新增独立燃气供热设施,加大绿色电力在热泵及储热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因地制宜利用中深层水热型地热、浅层地热能、中深层井下换热资源、空气能和城市余热资源,重新构建更加安全、清洁、绿色、智能、高效的供热体系。

    随着全球对节能环保的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发展清洁、高效的供热方式。这将推动供热管网行业向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

    区域集中供热,是一种高效的供热方式,通常由当地能源企业提供热源,例如垃圾焚烧、生物燃料和工业余热等。在欧洲、俄罗斯、中国以及世界其它地区,区域集中供热网络系统被不断的扩展。丹麦引入了可持续能源技术,用以改善其国内的区域集中供热产业,进而成为了该领域的领先国家。

    区域集中供热非常适合居民区供热,特别是城市住宅区,通过电力与热能的同步供给,大大推动了能源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单独供应电力和热能,区域集中供热更具成本优势,通过高效安全的泵送系统,可以向大规模的居民区同时提供电力和热能。对于各种类型的热电厂,代斯米都将以其多年来在该领域的经验为基础,提供高效节能的泵解决方案,以满足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需求。作为市场的引领者,代斯米为区域集中供热的传输管路、管网分配和变电站提供泵解决方案。

    集中供热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热源、热网和热用户。其目的在于维持室内气温适合,使建筑物始终处于得热与失热的平衡状态。其中供热管道承担着将热源的热量及时地输送、分配给各个热用户的任务,起到连接二者的桥梁作用,是供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热网的规模:大、中城市供热能力在7兆瓦以上(锅炉单台容量在10吨/时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小城市供热能力在3兆瓦以上(锅炉单台容量在4吨/时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在4万平方米以上。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迅速发展,集中供热系统供热面积逐渐增大,管网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相应地在供热管道上面的投资也越来越大,热网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供热管道越来越多地走向人们的生活,热电厂集中供热和区域集中供热急剧增加。

    我国城市供热管道的特点是热用户分布区域广、分支多,有些热网为提高供热可靠性和应付供热发展的不确定性,在规划设计时就将热网像市政给水管网一样成网格状布置,却存在热水力工况和控制复杂,网格状管网投资非常高的问题。因此,我国城市供热管道仍然多为多条枝状管网放射型布置。

    我国供热管网市场供需分析

    根据《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管道长度达到371120公里,据中研普华测算,2019年城市集中供热管道长度达到486167公里,同比增长31%。根据《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878050万平方米,据中研普华测算,2019年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93486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47%。

    目前国内重要的供热管网的设计生产和施工还是以国企或者事业单位为主,只有少部分的私有企业,规模大一些。例如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市政府批准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截至2019年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供热面积4.71亿平方米,用户322万户,管网长度2731公里,热力站5875座。

    东方羽航清洗维修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清洗维修热搜话题

    2021中国国际管网展览会

    上海国际管道展

    2021上海管道展

    上海国际管材展览会

    上海管件展会

    上海管廊展会

    中国国际管道展览会2020

    上海国际管道展

    上海水管展会

    2020上海国际城市管网展览会

相关推荐

更多

免费获取咨询

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

最新问答

更多

热门问答

更多